内容来源:优必选首席品牌官及决策委员会成员、前奥美时尚CEO、奥美贺加斯中国区总裁谭旻(Michael Tam)在阿里巴巴商学院总裁班11月“新营销”课程上的分享。
我们一般会把年收入在1.5万美元到4.5万美元之间的人群称作中产阶级,2017-2018年间,中国的中产阶级约有2.25亿人。而在2000年,这一收入人群只有500万人。
此背景下,品牌应如何应对时代变化?如何确立发展方向?
今年双11,天猫销售额高达2135亿元,而全世界范围内,电商全年销售额能达这一数字的国家只有四个:美国、日本、英国、法国。
在网络销售的用户画像方面,淘宝天猫平台分了28种用户画像,设定的商品都根据这28类进行推送;而京东的数据库光是电子类产品就划分出了11种用户画像,进而推送不同的商品组合。
因此,数据化精准营销下,每个用户看到的商品页面都会有所不同。那么,品牌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
2018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榜单显示,技术创新提升了消费者期望,品牌价值增幅达23%,刷新历史纪录。所有上榜的中国品牌100强的股票,自2010年7月以来,上涨179.1%。这一结果说明,品牌建设付出的努力在市场上会得到巨大回馈,高价值品牌创造了极为丰厚的股东回报。
中国品牌100强表现优于全球100强,科技和零售行业推动品牌价值格局变动,这两大行业上榜品牌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品牌价值高速增长带来了榜单巨变,5年间有28个品牌从中国品牌100强脱榜。因此,任何性质的企业、任何行业、任何品牌都有机会实现持续增长。
/一/
企业如何做品牌投资?
▽
1.回归企业价值观
品牌投资一定不要先做广告,首先要回归企业价值观,即品牌价值观与全球普世价值观有没有冲突,企业是否真正把价值观贯彻到一言一行中去?
例如,之前深陷虐童事件风波的红黄蓝学前教育新股,近日上演了一出股价“跳水”戏,跌幅超过50%。这就是企业价值观出现问题的后果。作为一个教育企业,当行为偏离价值观时,首先要做的是价值观修正,而不是投放广告和做危机公关。
再如,近日14家五星级酒店的卫生问题被曝光,这些已在中国做了二三十年的国际化品牌或因此毁于一旦,这就是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价值观关乎企业生死,比任何东西都重要。企业只有把原则、底线、生命线搞清楚,才能继续探讨品牌的发展方向。
2.拥抱变化
到2025年,中国的中产阶级人群数量或从2.25亿增至6亿,意味着全中国约40%的人口会达到中产阶级水平。整个消费群体在加速升级,那么品牌如何加速变革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未来六年,企业如何做运营管理?这就需要看到六年后消费者将发生什么变化,品牌为此要做什么准备?
今年,众多奢侈及时尚品牌相继换了logo。如Burberry的旧LOGO的图形是一个骑着骏马,并披着铠甲的骑士形象。而新logo上, 无衬线的Burberry和国籍构成了全部,骑士走了、马跑了、连创立年份也没了,彻头彻尾地颠覆了既有风格。
此外,刚经历“换脸”的Celine的Logo整体字间距变窄了,并去掉了原本字母E上的附加符号「´」。而Balenciaga全新LOGO比原来变窄,从原来的白底黑字的简洁风格往科技电子感转移。
众多百年品牌简化logo,在提升识别度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去字体本身较为复杂的元素,一方面是适应数码化,使品牌在数字移动端能更清晰地被辨识;另一方面希望品牌更加年轻化,现在年轻的一代更愿意接受简约的东西。
这些品牌是在为未来做准备,首先换掉固化形象,变得得更年轻、更时尚。除了换logo,还有换品牌颜色。比如LV之前把沿用了上百年的棕褐色换成藏红花橙黄色,也是为了给品牌注入更多年轻活力。
连百年的奢侈品牌如今都在做降维打击,更贴近年轻市场。那么,要想做市场领导者,企业现在就必须针对年轻群体调整自身的品牌战略。企业拥抱变化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我们应该清楚客户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因应变化。
/二/
消费升级对品牌的影响
▽
中国生活方式三十年大盘点的调查显示,消费升级是生活的全方位升级:
1.需求不断提升,逐渐回到人本身;基本需求<面子需求<个性需求;
2.消费不断升级,逐渐讲究品质;实用性消费<土豪类消费<品质消费;
3.生活方式升级,逐渐注重体验;温饱<占有<体验。
中国消费者收入提高后,对体验式服务的需求有明显增长,消费形态从购买产品到购买体验,更多的消费者愿意为品质买单。而奢侈品也更加追求个性化的设计、独特的体验。
消费者现在需要的是能反映他们生活态度的商品,也因此牙膏中的爱马仕、口红中的爱马仕等营销相继出现。新的消费模式下,体验为上,靠感官刺激的广告已无法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他们更愿意相信圈子和口碑传播,形成了圈层文化。
如今,做品牌的高手不是在做产品,而是做生活方式。品牌由产品驱动进化到由生活方式驱动。
/三/
品牌消费升级的趋势
▽
趋势一:消费人群发生很大的变化,全新的品牌崛起
消费人群出现了几大变化:喜爱活在当下、追求自然随性又不露心机的都市生活形态,倡导轻生活、轻运动、轻时尚、宅时尚。
9000岁(90后和00后)已成为新兴消费群体。企业需要思考三个问题:品牌对应的新型群体是谁?他们想得到什么?他们创造了什么?在这种维度下思考企业3-5年的服务,并进行产品迭代。
品牌需要重视以下几大圈子:
①网红圈:他们创造热点、追热点以及创造话题吸引巨大持续的关注。网红是真正的流量中心,推进了网络民主化进程;
②闺蜜圈:闺蜜间有着相同的喜好,黏性高,互通交流及分享;
③无聊一族圈:大多数时间闲着无事,通过寻找一些特殊的体验来满足自身时间、精神上的空虚;
④颜值圈:对美学有相当大的追求,在选择任何的消费时,美学是最重要的。
新消费主义的诞生,即购物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而是如何将一个商业空间转换为一种能展现自我价值观的生活体验。
消费需求升级提出了以下新命题:
①如何用空间和体验重构销售场景?
②如何用数据重新构建服务体系?
③如何用内容创意满足消费者情感和个性化消费需求?
④如何形成独特的生活方式,形成基于关系的社群商业模式?
围绕新零售,内容升级、体验升级、生活升级三者形成闭环,即品牌如何通过内容升级形成体验升级,再通过体验的积累形成新的生活消费场景,实现生活升级。
趋势二:区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被忽略的小镇青年开始崛起,出现全新的消费市场。二三线市场的人口规模巨大,目前大部分品牌的渠道下沉仍然不够。
小镇青年崛起,撑起票房半壁江山。2017年,一线城市票房为106.89亿元、二线城市为213.31亿元、三线城市为80.59亿元、四线及其他城市为158.32亿元。可以看出院线下沉扩大了观影基础,三四线用户观影习惯被迅速培养,小镇青年成为票房的中坚力量。
参考人均GDP这一数字,一线城市人均GDP是1.2万美元、二线城市是1.9万美元、三线城市是3.6万美元,同时中国三四线城市已迎来旅游需求升级,消费升级正进入爆发性增长阶段。
此外,电子商务从交易主导到社交关系主导。传统的事务性电子商务以用户为起点,从选择电子商务门户到输入产品,到选择产品,选择偏好的支付方式,再到选择送货方式,是线性的模型。
而目前上升中的生态系统模型,则是以用户门户/生态系统为中心、打造社交关系、建立社群为主导的模型。过去一年20%的消费者通过微信购买快消品,拼多多的活跃买家数高达3.4亿,社交电商迅速发展,本质是在社交关系的货币基础上交换产生购买服务。
趋势三:消费场景越来越多元化
消费场景越来越多元,新的休闲升级产生新的生活形态的需求,网红打卡热点变成新的线上线下流量汇聚地,艺术成为新的流量推手。
茑屋书店对企业做品牌很有借鉴意义,在全域产业时代,品牌要更以人为本、更生活化,进行市场创新。要把产品融入生活,缔造全新的为人民服务的生活形态。
趋势四:新的产品和服务能完全颠覆原有的市场
新物种爆发,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业态、知人知货知场为基础的无界零售相继出现,基于互联网思维和智能技术升级的线下零售的互动效率,重塑了传统零售业。
如今的新商业城市生活方式是:住在亚朵、约在星巴克、买/吃在盒马。一个城市的盒马指数了代表了城市的商业创新度、亚朵指数代表了商业时尚度和文化氛围、星巴克指数代表了城市商务的活跃度。
新一线城市商业基础设施发达,具有承接新商业孵化成果的优势;二线城市商业创新出现分层,对新消费人群的争夺激烈;互联网拉平了消费者认知,三四线城市更有商业创新的机会。
趋势五:新技术的应用决定品牌的胜负
如今,所有企业都要互联网化、数据化,在内容分发、视频内容流量爆发、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新技术的应用程度决定品牌的胜负。
如今品牌传播70%的流量在视频传播上,视频传播渠道中80%的流量集中在短视频。因此企业在进行内容制作时,要找准方向,思考输出策略。
消费升级的五大趋势重新定义了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重新定义了社交和购买的关系、重新定义了渠道的边界和使命。
在品牌塑造的过程中,只要遵循正确的价值观,找到正确的道路,就不要担心犯错。最后,用安藤忠雄的一句话结尾:人心是很难居住在这个数字时代的,我想建造的是能让人心扎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