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里,新技术潮流催生了无数全新市场以及数以百亿计的利润,互联网、科技应用、IT服务类型企业获得了各类风投机构的青睐。在高新科技尤其是IT科技这一片热土中,谁能够接过电子商务在过去十年对于社会经济的颠覆性革新的交接棒,引领下一个热潮,塑造一个又一个的风口产业,就成为了目前所有企业关注的话题。
一场演唱会听出VR产业的冰与火
自2014年VR概念瞬间火爆后,在各行各业,都有如何将VR与本行业相结合的探讨。而2016年底的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作为国内演艺市场中出现的第一例采用VR在线直播的演出产品,可以视为VR直播产业的里程碑事件。公开资料显示,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的VR在线直播由数字王国、腾讯视频和微鲸VR联手推出,在微鲸VR上,有超过9万的用户进行观看,腾讯直播平台也有超过2000万的用户观看,VR直播预约用户高达200万。
结果,反响如此热烈,现实却非常冰冷。此次VR直播不仅没有带来更好的观赏体验,渣画质和低祯率倒是毁了整个用户体验。
在经历了一年的井喷式发展之后,VR行业暴露出了其致命的产品缺陷——产业链配置缺失。VR行业的发展需要整条产业链共同发展,既包括私人端口的VR设备,也包括VR生产工具、传输工具。此次VR直播使用VR摄像机最高分辨率为8K,帧率为75fps,支持4K视频直播,但目前市场上大多数VR头显等设备支持4K的只是少数,支持2K的较多,再加上带宽方面的限制,从而进一步影响了观众的体验感。除此之外,VR直播拍摄也与普通拍摄方式不同,无论是机位的摆放,还是镜头的切换、变焦,也都会影响到VR在线直播实现效果的高低。因此,在整条产业链都成熟起来之前,VR设备还不能为消费者广泛接受,只能作为尝鲜的玩具。
当然,VR技术的广泛适用性带来的强大生命力意味着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只是时间问题。从好莱坞电影到演唱会直播和剧院乃至电子游戏,VR 都能成为一个能够让使用者身临其境的体验方式。现在许多厂商都已经推出全新的 360°摄像机,可以一次性拍下周围的景象,并制成 VR 视频内容。不仅如此,上传和直播 VR 视频的工具也在逐渐增多。很快,我们体验音画娱乐的方式将迎来变革;再比如艺术设计,使用者可以和全世界的朋友们一起合作打造一个 3D 的杰作。当这些技术变得更加成熟的时候,3D 设计的定义将迎来变革。亦或是模拟教育,医疗、滑雪、物理、天文,无论是什么样的领域,VR 都能在视觉上构建出一个世界来,让使用者进入、游玩和扩展。VR 模式让任何人都能在几乎零成本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各样的学习和锻炼。
如果说报纸的诞生是传播媒介的第一次革命,互联网是第二次革命,以假乱真甚至胜真的成熟VR技术,可能会成为第三次革命的代表性发明。
AR,玩得简单,而且“原来还能这样玩”
AR,即增强现实技术,不同于VR技术戴副傻大黑粗的投射眼镜的刻板形象,AR技术形式多样,应用广泛。
比如《钢铁侠》中小唐尼的头盔,结合实景,把经过处理的数据投射在眼前。或是去年刷遍微博的“体育馆内一跃而起的鲸鱼”,AR公司Magic Leap曾凭借这几个视频刷爆社交网络,还由此顺利获得14亿美元风险投资,投资者中不乏谷歌、阿里巴巴、高通等科技巨头。再如Starbucks Cup Magic,星巴克推出的一款专为圣诞咖啡杯量身定做的增强现实App,用户可以在当地星巴克将手机摄像头对准圣诞节特别版马克杯以及其他近50种相关产品,屏幕上就会显示出丰富的圣诞节日动画主题,如松鼠、小狗、狐狸、溜冰手和雪橇男孩儿等虚假角色供玩家选择,并与现实中的星巴克圣诞产品进行互动。
虽然同样有技术跟不上理念的发展现状,不同于VR技术应用受限于几大产业链节点的特点,因为形式更加多样,即使非常简单的AR技术,也能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手游“精灵宝可梦”就是典型的例子。其技术原理非常简单,成功的秘诀也绝不仅仅在于AR技术的应用,但谁也不能否认,这一简单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乘数效应。同样的例子有很多,现有AR技术的魅力经常在于,不用太过复杂的算法,也不需要动辄上万的设备,只需要一部移动设备,一个APP,一个AR创意,就能让使用者发出“哇,原来还能这样玩!”的感慨。
可见,我们不能说AR技术的应用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它早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中。可以预见的是,AR技术对于我们生活环境的改造将是缓慢而低调的,可能有一天,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成了投射的,每个人的眼镜镜片都开始显示数据了,打电话是对方的全息影像悬浮在面前,我们也不会感到惊讶。那是因为不知不觉的,我们身边的AR技术已经足够先进和普遍了。
守得云开见月明,无人驾驶要来了?
目前,主流的无人驾驶技术仍不成熟,只是能够达到3级的标准(在某些路况(例如高速公路),驾驶员可以安全地将驾驶权限全部交给无人驾驶系统),受限于路况,无人驾驶技术在短期内还是很难能够普及开来。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17年,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几率还是很大的。今年的CES展上,无人汽车技术给了我们很大惊喜,伴随着一款款配置逆天、价格合理、外观酷炫的无人驾驶汽车的问世,消费需求将促使有关无人汽车的法律、意识问题以最快的速度迎刃而解,到那时,机动车驾驶将被重新定义:
无人驾驶汽车如果普及,将会大幅减少交通事故,它或许能够挽救百万人的生命。在过去六年时间里,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行驶了超过200英里路程,截至目前,仅仅涉及了16起非常的小的交通事故;此外,无人驾驶汽车或许还能够帮助人们保护地球,因为无人驾驶汽车能够优化汽车加速、刹车和速度调整,合理利用动能系统,从而能够提升燃料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根据麦肯锡一份报告,无人驾驶汽车每年能够帮助减少3亿吨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一数字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全球商业飞机领域每年排出的二氧化碳总量之和的一半;第三,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能大幅减少交通拥堵问题,根据一份来自毕马威会计事务所的研究报告,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将高速公路的汽车容量增加5倍。
从拼设备到拼生态,智能家居的转变之路
在本次CES展上,LG推出了DeepThinQ的智能家居系统,投射到硬件上就是定位家庭的HUB ROBOT。Hub ROBOT将智能家居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可连接家里的其他智能家电,配备显示屏,可以显示各种信息,播放音乐,设置闹钟,创建提醒备忘录等
乐视一直是智能家居领域的的积极探索者。从超级电视的诞生到去年家庭智能中心——“屏霸”的出现,乐视将电视大屏逐步打造成家庭娱乐的核心;而在智能电视之外,乐视相继发布了智能硬件云平台、智能硬件平台服务协议LeLink以及超级应用“乐居家”,打通了“平台+服务+应用”生态链条,为第三方智能设备的接入提供了统一化路径。
乐视的玩法代表了很大一批国内企业的智能家居模式——短期重点目标是扩展产品种类,依托自身的智能硬件平台优势和生态开放属性,与相关传统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为传统家居产品“互联网+”赋能。
当然,这只是简单赋能的权宜之计,智能家居的未来绝不仅仅是给热水壶装显示屏和遥控器那么简单。会思考和感受,智能又温暖是智能家居的发展方向。根据主人的行为模式,记忆并分析生活习惯,自主地进行运作;可以运用大数据与将消费、工作、生活链接起来,并实现平衡运行,这可能是智能家居的未来。而到那时,AI技术的强弱和平台生态能力,才能决定谁是最后的赢家,当然归根结底还是用户的体验。
“我们开始使用机器人了”
近几年来,机器人产品始终是CES展会的常客与热点,人工智能、面部甚至情感识别成为现实,机器人自我学习能力也进一步提升。创造了尖端Alpha系列人形机器人的优必选科技公司旗下Alpha2和Jimu机器人系列荣获本届CES创新奖。Alpha2是首款专门为家庭设计、可提供智能服务和陪伴的人形机器人。而另一款Jimu机器人则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积木的想象,通过卡扣式设计、无需任何工具,参考3D动态图纸就能完成拼搭,也能在优必选相关社区和全球Jimu爱好者分享创意。
分析这两款机器人,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机器人产品开发者越来越强调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尤其是与人类日常生活的融合,机器人开始走出实验室,一些技术成熟的机器人已经在医疗、幼儿教育、养老领域服务消费者。相对于几百年来人类对“机器人”的想象和数十年来人类对于这一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探索,现在每个人都有充足的机会说:“我们开始使用机器人了”。
当然,机器人的研发与使用始终绕不开伦理乃至于哲学层面的讨论。未来,究竟是机器人成就人类还是给人类带来无法逆转的“伤害”,将成了无法回避的话题。不论怎样,当下走入人类生活的机器人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舒适,它们和我们共享社会,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很多困难、危险抑或重复而枯燥的工作。